“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古时文人墨客钟爱茶如书一般
至今还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但在当下如何历久弥新
是我们亟需思考的地方
上回且说到设计师们如何理解茶文化
这次我们继续与新昌茶业设计共创计划的设计师
及共创导师进行对话
来聊聊落实到具体的共创过程中
应该如何处理文化传承与包装设计的关系
茶叶是一款全民消费的国民食品,而茶叶的包装设计本质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表达,当下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迭代,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要考虑资源可利用又有当下年轻人消费习惯的一些材料,让每一根线条和每一个材料传达茶的本质和生活方式,让元素、让材料、让印刷都有意义,去多余的为好看的设计,解决方便运输、方便使用、方便量产我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也会避免过度包装设计。
茶禅,茶舞,茶意,茶境,解茶,感悟,这是我们在新昌调研期间自身所感悟的关键词,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内容以更为年轻的方式传达去给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层面我们将外包装尽可能的简化,丰富质感,并使包装可以多场景重复利用,而茶包则采用补充包的形式,让运输仓储等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节省资源。消费者的后续购买就将基于外包装的重复使用,形成一种以外包装为点,茶包填充购买为线的射线型消费模式。
在为新昌茶设计包装的过程中,我们不停的去尝试同类产品,寻找能够准确表述的语言和故事,在功能属性和表现主义间去琢磨。作为一款拥有独特语言和个性的产品,必须有清晰的,简洁有力的信息传达。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消除视觉上的累赘,使语言更加清晰条理化,让包装看起来是一种独有的色彩视觉,能够给使用者一种个性鲜明的记忆点。这个过程就是在运用设计来塑造新昌茶被世界理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记住它,欣赏它,设计包装的目标便也达到了。
「茶汁」这个概念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寻找的一个平衡点,茶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果茶的形式,来赋予新的意义,给外界倡导全民饮茶的目标,使其新昌茶叶作为地方特色迭代出新的榜样。
我们归纳其优势并利用便捷的形式,设计一款果茶茶包,运用PVC的包装外盒提升其品质感,即可礼赠也可自用,抛弃比较宏观的礼盒概念,专注小而精。透明的外盒也更加直观的感受,内置不同口味的茶包也方便受众群体不同的使用场景,使其成为自带宣传属性的载体。
当代中国艺术绘画语言研究
现代浮世绘研究者
现代商业插画师
杨慧琼老师认为好的设计包装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包装设计最初出现主要是方便运输,后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审美有着越来越多的追求。才对包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多,承载着的点也越来越多,甚至上升到包装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个体。做好设计包装难的是如何找到需求,模拟产品从生产到顾客手中各个阶段。
杨慧琼老师表示很喜欢这样的项目,希望能多策划这样的活动:这和做纯粹的商业项目有很大的区别,自由度比较高,完成度也超高。认识了同行业很多优秀的朋友老师,也有幸欣赏了他们的作品和创作思路。感觉是一次实地上课,大家交出自己的作业。非常有趣。她觉得项目本身和结果不是很重要,重点是这个过程是需求行业和设计师行业一次的共同成长。
在给青年设计师的建议上,杨慧琼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创意工作者都需要在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用现代的手法表达中国传统元素并使之形成体系。这样不断的勉励自己,做的作品才会更有深度,不至于像白开水,寡淡。商业项目虽然商业,但如果有适当的机会做有深度的内容还是要担起责任尽量做一些好内容出来。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深圳市插画协会(SIA)会员
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SGDA)会员
二毛老师早年做品牌设计,后来涉足文创产品开发,联合创始慢物质,并成立“茶画会”项目。将插画延伸至文创产品,用绘画+非遗工艺+实物产品(茶)的方式搭建情感设计的桥梁,以茶为载体,“茶画会”项目实现了传统年画创新发展、时尚插画文化回归的双向价值激活。
二毛老师认为包装设计要足基本功能:保护/美化/宣传,但好的包装设计不仅如此,它需要有超前的意识和启迪性,并走在产品的前面/走在消费者的前面,它需要起到引导甚至引领的作用。
做好包装设计最大的难点是怎么体现包装的真诚性,其次是新颖性,要做到这些,深入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精准消费人群定位是必不可少的,深度有多深,精准有多准,都影响到包装的最后呈现。
在二毛老师看来,新昌茶业共创项目是一个有趣的设计事件,众多的设计师为一个茶品牌从不同的方向来助力,就设计服务方式而言是一种创新,细心统筹出共创成果加以延展,必定能赋能品牌,事件本身具有设计行业创新性服务的研究价值,也能达到提升品牌价值并赋予行业的经济价值。
对于年轻设计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野,二毛老师也给出了建议:能力需要提升,要多做;视野需要开阔,要多看;设计需要创新,要多想。总之,勤奋是一个设计师的基础,思考让我们保持创造力。
包装可以说是消费者能最直观感受的部分,好看的设计会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去了解、去认识茶文化。
如何做到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避免过度包装是,设计师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同让设计具有无限可能。
共创的声音还在继续,挖掘设计的无限可能!
同期报道